近日,公司组织召开马鞍山市主城区路灯节能(EMC)及智慧化管控升级改造项目内部结案研讨会,工程交付、技术支持、销售与项目管理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对项目实施进行全面复盘,编制作业指导书,为今后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建设等提供宝贵经验。
马鞍山项目是马鞍山市对市政管理领域优化提升的一项重要民生项目,于2020年11月全面启动,不到4个月完成市管主城区142条主次干道3.2万余套照明灯具智慧化升级,节能降耗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全市道路照明效果,实现了对全市路灯智慧化管控。该项目是安徽省截至2020年底规模最大的半导体城市道路照明改造项目和基于5G通信NB-IOT物联网路灯控制项目。
从去年到今年,从前期方案设计到项目高标准验收,每一个节点的顺利完成都离不开项目团队的专业与努力,而过程中每一个问题解决的同时都铸就了一个个工程亮点。
项目前期,中节能晶和科技对每条道路基础数据、照度值等进行了详细勘察。为全面保障照明质量,实现节能最大化,公司根据道路和路灯现场科学规划,实施路灯功率和配光“一路一方案”,做到“因路施策,精准控光”,并且全面接入照明控制设备,对全市路灯进行“一张网”智慧管控,点对点精准控制各路段路灯开关,分时段调光,在满足市民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能耗。
另一方面,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路灯的单灯控制,在通电状态下灯具进行无间断自检,故障路灯及时报警、精准定位,真正化“被动检修”为“主动维护”。

马鞍山市是国家园林城市,路旁植被茂密,主城区部分道路灯光遮挡严重。在改造中,充分利用白羊路灯的结构优势,通过抱杆安装结合灯杆中部加装LED灯具方式,有效解决了树木遮挡带来的照度难题。
面对景观大道中华灯、路边庭院灯“只照空中地面照度不足”的问题,通过使用高光效LED中华灯灯光源进行替换、加装华表灯辅助照明、改变庭院灯结构等手段得到有效解决了。
项目改造专门选用了3000K的温暖型色温光源,兼顾了灯具的高光效与光线的柔和度。针对部分原有灯型富有特色的道路,如雨山路、印山路、旅游大道等道路,在保留原有路灯风格的基础上完成改造,兼顾了实用性和美观性。
马鞍山项目改造体量大、道路涉面广,外接电排查复杂。技术人员从四个方面着手解决项目外接电排查问题:一是统计集控内白天存在的电流,通过电流大小进行分析;二是通过比对2019与2021发票,对节电率低于50%的电表进行分析;三是对于可能是外接电造成电表节能数据异常的情况,现场逐一进行排查;四是针对未向业主进行备案的外接电,全部掐断,已经备案的按规定安装新电表。

改造道路中有三段路使用风帆灯杆,共有6种灯头镶嵌其中。由于6款灯具尺寸不一,且固定方式存在差异,采用一对一替换形式进行改造工作量大,项目实施周期也将增加。面对存在问题,项目团队通过对现场情况进行详细复勘、统计、分析,在从技术、经济、项目周期可行性对开发新灯具进行综合分析后,最后确定开发一款通用型风帆灯,模具及原材料成本相对较低、工艺加工效率高,且灯具结构可靠好、安装拓展性好、通用性强,很好地解决了这一复杂问题。
马鞍山项目是马鞍山市在智慧城市领域进行探索的重点项目。中节能晶和科技充分利用节能改造节约经费,积极开展智慧市政探索。通过发挥路灯“有点、有杆、有网”优势特点,配套试点建设10个智慧灯杆示范点、1000个智慧窖井井盖监控示范点、20个易涝点实时视频监控示范点,进一步提升城市市政设施整体管理水平。
马鞍山项目实施后,城市照明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市民夜间出行体验感和幸福感增强,马鞍山市也成为安徽省目前平均照度最高的城市之一。
改造后项目整体节电率达到64%以上,每年可实现节电约1744万KWH,节省电费约1000余万元,年节约电量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976.9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389.97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硫523.27吨,减少排放碳粉尘4744.3吨。马鞍山项目实施积极响应了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有力践行了生态文明理念和“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