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广东深圳蛇口港一艘载有印着“中国援助”物资的货轮顺利起航。国家生态环境部南南合作援助巴基斯坦3000套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承载着祖国母亲殷切的希望和巴方民众炙热的期盼,向目的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驶去。
【项目背景】
2019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中国将继续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并同有关国家一道,实施“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
2021年是中巴建交70周年,中巴两国友谊坚如磐石。早在2015年,中巴首次签署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文件,有关援助物资投入使用后实现良好社会效应,受到巴方高度评价。
在首次合作良好基础上,中巴双方进一步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于2021年7月5日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再次签约中巴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文件,合作内容包括向巴方援助3000套家用太阳能电源系统,进一步解决有关地区民众用电需求和提升巴方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项目介绍】
2021年10月25日,中节能晶和科技成功中标该项目,有幸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的重要参与者和实践者,提供项目技术方案、产品以及后续安装培训等服务。
【产品介绍】本次援助产品主要由太阳能板、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电源箱及照明球泡灯组成,是一套绿色能源发电系统,通过利用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给包括照明灯具在内的各种常规家用电器。
【产品设计】项目蓄电单元采用可靠性高、寿命长、能量密度大的磷酸铁锂蓄电池。整个系统采用智能控制器和逆变器,与磷酸铁锂电池一起形成双重过充、过放保护,确保太阳能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方便巴方民众使用,整个产品设计的体积小,室内占用空间少,易搬运。而且最大设计功率为500W,涵盖了几乎所有小功率家用电器的额定功率范围。
整个项目交付周期是100天,由于目的港瓜达尔港口的特殊性,货物运输时间比原计划长了10天左右,占交付周期40%以上,留给样品测试、物料准备及生产包装的时间不足60天,项目团队面临着巨大考验。
“不仅如此,整套系统涉及到9类细分产品,其中关键产品就有5种,产地比较分散,在产品的配套测试上也需要更加专业。为此,除了对生产前的样品进行系统配套测试,我们还专门组织了检验检测团队,到产地驻点,严格把控生产全流程品质关,确保产品质量”,项目负责人介绍。
在业主方生态环境部的协调支持下,中节能晶和科技项目团队凭借专业性强、经验丰富等综合优势,克服了项目过程中不确定因素以及跨国多方沟通等带来的各种困难,用行动书写了不到60天完成货物生产发运的效率传奇。
【项目成效】
光,打破了空间局限,照亮了城市与生命,传递着智慧与爱!
据了解,巴基斯坦瓜达尔市存在严重的电力短缺,经常性的大规模停电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本次援助产品是一套完全独立于瓜达尔市电网的供电系统,储能量高达1800wh,若用于30W的LED照明,可持续60h,能够为巴方民众的夜间生活生产活动提供充足的照明保障。
一个多月后,3000套家用太阳能发电系统将抵达瓜达尔港,为瓜达尔市民众带去照明之光,点亮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希望。